学校概况

河南,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,是华夏民族始祖、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,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。自古以来,中原医林兴盛,名医大家辈出,中药资源丰富,群众基础深厚,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。

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,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,前身是开办于1953年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。学校位于省会郑州,现有4校区,分别为龙子湖校区、东明路校区、人民路校区、东风路校区,占地面积1579.76亩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,博士学位授权单位,2012年,学校进入全国“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”高校序列,获批国家“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”项目,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。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。

50多年来,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、理、管、工、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,涵盖本科、研究生(博士、硕士)、留学生、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。现设有基础医学院、药学院、针灸推拿学院、第一临床医学院、护理学院、第二临床医学院、骨伤学院、人文学院、外语学院、信息技术学院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、体育教研部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等16个院(部、中心)。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及港澳台、海外招生,全日制统招在校生16000余人。

学校大力实施“人才兴校”战略,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。有首届国医大师1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36人,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3人;省特聘教授4人,省优秀专家25人,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等。先后有20多人次获全国“模范教师”、“优秀教师”、“师德建设先进个人”等殊荣;140余人次被评为省“优秀教师”、“师德建设先进个人”、“劳动模范”和“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”。

不断加强学科、专业建设,全面提升教学水平。现设有中医学、针灸推拿学、中西医临床医学、预防医学、护理学、康复治疗学、医学检验技术、医学影像技术、应用心理学、中药学、药学、中药资源与开发、药物制剂、中药制药、制药工程、生物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市场营销、公共事业管理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文化产业管理、英语、汉语国际教育等23个本科专业和1个应用心理学第二学位专业;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、2个国家级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”项目、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、4个省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”项目、5个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、6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。

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。现有中医学、中药学、中西医结合、药学、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涵盖5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、专业和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(医事管理、药事管理)。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,2006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2013年,中医学、中药学两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获得河南省和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。

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、医疗、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,中医医疗、教学、科研队伍实力雄厚,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体系。已为全省乃至全国培训各类人员1.66余万人次,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;有国家级重点专科(专病)33个、省级重点专科16个。学校有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(洛阳正骨医院、郑州市中医院、安阳市中医院、开封市中医院、濮阳市中医院)和125个临床教学基地。图书馆各类图书115.3万册,中外文期刊1515种,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,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。

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。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、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。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,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,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,2个省重点实验室,2个省工程技术中心,1个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,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。学校有分析测试中心、药理药效实验中心等6个公共科研平台及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。近5年来,学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,承担科研项目863项,其中“十一五”、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88项,省部级项目257项;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,省部级科研奖励86项;获国家授权专利217项;发表学术论文9402篇,被SCI、EI、ISTP等收录216篇;出版学术专著(译著)、教材共计604部。

学校主办有《河南中医》和《中医学报》两种学术期刊,国内外公开发行,均为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期刊、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期刊、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、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。《河南中医》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、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、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、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、省优秀科技期刊;《中医学报》为国家级杂志、中国科技核心期刊、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、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、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、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、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、省一级期刊、省自然科学“二十佳期刊”。

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逾30年。目前与世界近50所大学、科研院所、医院等实现了教学、科研、医疗等方面的合作。在中医药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中外合作项目,在国际中医药推广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。

大力开展校地、校企合作,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在卢氏、济源、西峡等地建有1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,承担全省30多个、70余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,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。与宛西制药、羚锐制药、辅仁药业等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,增强了办学活力;与济源市、新乡市、信阳市新县人民政府等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,在人才培养、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、中医药资源开发、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,成效显著。

学校秉承“厚德博学,承古拓新”校训,凸显“立德铸魂,德术兼备”育人理念,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6万余名。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、名医大家、企业家、管理专家等。涌现出了以首届“全国道德模范”、“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”王一硕和“全国三好学生标兵”、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”白云苹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、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,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。

学校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,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,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,拥有中药标本馆、人体科学馆、远程医疗模拟实验室三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场馆,以及中原文化、中医文化、大学文化等展厅,在建的有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、河南中药植物园。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,面向社会开放,积极向各界宣传、展示中医药文化。2013年学校获批为“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”。

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,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。近年来,中央、省、市等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、教学改革、思想道德教育、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。学校先后获“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”、“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”等诸多殊荣,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、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。2014年被中共河南省委、省政府命名为“省级文明单位”。

目前,在校党委、行政的领导下,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,扎实推进学校“十二五”规划,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!

学校概况 _ 河南中医学院 _ 郑州西大学城微生活
http://nlchuanmei.165183.cn/UserFiles/2014070915265797.jpg
郑州西大学城微生活,西大学城包括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里面,周边有郑州大学、河南工业大学、郑州轻工业学院等,郑州西大学城微生活为西大学城“吃喝一号线”为主,“郑州大学小助手”为辅,打造大学城微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