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学院

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中州大学历史系,创建于1923年,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。学院历史悠久,师资力量雄厚,长期以来形成中西交融古今贯通,既重视知识创新、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,在国内享有盛誉,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。著名专家学者如范文澜、嵇文甫、蒙文通、高亨、姜亮夫、郭绍虞、马非百、朱芳圃、孙海波、孙作云、黄元起、胡思庸、韩承文等先后在此执教,曾在这里求学的尹达、石璋如、白寿彝、韩儒林等也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、考古学家,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

院徽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体现学院特色,凝聚人心,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,是学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的浓缩。历史文化学院作为河南大学的院系之一,其院徽设计必须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,体现其一脉相承性,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。同时,为了更好地体现学院文化底蕴和学科魅力,其设计必须融入历史厚重感和专业特色。就其视觉感染力来说,设计要求结构简洁,色彩鲜明,庄重美观,易于识别,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项宣传和组织工作。

主题释义:
历史文化学院院徽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,其一脉相承体现出历史文化学院的归属性;该院徽图案为正圆形,外圈内容为学院中英文规范名称,内圆为院徽基本形,两圆同心,体现学院精诚团结的凝聚力;外圈与内圆为中国红,具有中国特色,饱含热烈与生机;中间“史”字为篆书体,突显学科特色,展现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厚重感;院名下方的水浪,线条极富动态,融会贯通,象征位于黄河岸边、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源远流长。
院旗
 院旗同院徽一样,是一个学院的标志,集中展示一个学院的学科特点、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,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院徽成型的基础上,院旗的设计要坚持与院徽保持协调一致性的原则来进行,充分体现时代感和文化积淀。在视觉感染力上,设计要简洁明快、清晰大方,色彩鲜明,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。

主题释义:
    我院院旗,以中国红底色铺陈,中置院徽,象征我院办学理念,也体现出我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,旺盛蓬勃,充满热情与活力,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。主体院名置于院徽下方,采用经典行楷繁体,集严谨与灵动于一体,收放有度,并附有英文译名,在兼顾文化积淀的同时,体现我院的时代感与融会贯通的精神。总之,院旗的设计与院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性,充分体现了我历史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。
 
 
师资力量:
    学院设有历史学(含世界历史)、博物馆学、旅游管理、文化产业管理等四个本科专业,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,历史学一级学科和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,中国古代史、世界近现代史、中国近现代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,中国古代史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。学院现拥有中国史、世界史、考古学3个博士、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和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,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,为河南省最早的旅游管理硕士授权点。2009年学院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——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。目前在校博士、硕士研究生近200人,本科生近千人,形成了涵盖本科、硕士、博士、博士后等层次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   
研究发展:
    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——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撑学科之一,建成有财政部、教育部资助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——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。学院还拥有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——宋代研究所、世界历史研究所,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——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,以及近代中国研究所、世界历史研究所、犹太史研究所等3个河南大学重点科研机构。

图书馆藏:
    科研学院的科研和办公机构,坐落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色古香的博雅楼。学院资料室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,阅览面积100多平方米,拥有20余万册图书,600多种刊物和30多种民国时期的报纸杂志。有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明实录》、《清实录》、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》、《民国丛书》、《丛书集成》、《敦煌宝藏》、《隋唐五代墓志》、《殷周金文集成》等大型套书。图书资料之丰富、种类之齐全,在全国高校文史类系科中名列前茅,能满足专业研究的需要。

文物馆:
    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,设有中国历代文物陈列,中国钱币——铜镜陈列、中国瓷器陈列室,共有藏品3000余件,另有教学标本(含复制模型)300余件。

 

 

.
历史文化学院 _ 河南大学 _ 郑州西大学城微生活
http://nlchuanmei.165183.cn/UserFiles/2014070915265797.jpg
郑州西大学城微生活,西大学城包括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里面,周边有郑州大学、河南工业大学、郑州轻工业学院等,郑州西大学城微生活为西大学城“吃喝一号线”为主,“郑州大学小助手”为辅,打造大学城微平台。